比尔·盖茨曾说:“互联网正在成为未来全球村的中心广场。”虽然他说的很对,但全球不同地方的人到这个“中心广场”的代价却差别巨大。 加拿大消费者一直感叹自己的网络费用特贵,但不清楚究竟有多贵。 由全球知名电讯比较网站Tefficient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加拿大运营商每GB的收入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要赚钱。 据加拿大赫芬顿邮报(HuffPost Canada)引述Tefficient的报告,加拿大手机用户不仅网速慢,流量低,而且费用之高,不仅与芬兰相比有天壤之别,实际上在参与比较的39个国家和地区中,加拿大甚至远不如印度。 上图中横轴是平均每个GB流量的运营商收益,而纵轴则是用户平均每月所用的流量(2017及2018年数据)。图中黄线高高在上的是芬兰,显示芬兰人每月平均流量高达14GB,但只需付区区1欧元(相当于$1.51加元)的手机费。 仅次于芬兰的是台湾地区(遗憾的是该研究将其列为国家,香港也是如此)。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手机费都比较低,包括韩国,日本,中国,泰国等,最低的是印度。 而在黄线的另一端,加拿大孤零零地位于最远端,这说明加拿大网络运营商的收益最高、赚得最多,但消费者享受的流量却不高。实际上在2017年,加拿大手机用户平均每月只用了不到2GB流量,但平均月费却高达27欧元(约合$40加元)。 根据另一份来自网络服务提供商Surfshark的调查显示,在65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服务中,在移动互联网可负担性方面,加拿大排在第47位,远低于中位值。 Surfshark的调查称,他们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10个国家做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看重互联网的可负担性。 更过分的是,去年(2018年)圣诞期间,Bell、Rogers和Telus纷纷推出“每月10GB/$60的超值手机计划”,看似天降大饼,不少门店甚至还出现了排队办业务的情况。 然而!这可是一盘大棋! 在今年年初,Bell、Rogers和Telus三家加拿大通讯巨头公司联手涨价,将原本每月10GB/$60的超值计划提升$5~$10,这致使了约36.8万加拿大用户成了待宰的羔羊。 3巨头“相约”诠释了什么是“我为刀俎,你为鱼肉”。 有业内人士表示,“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显而易见,这里缺少竞争,而且形成了由政府默许的垄断局面。” 终于,政府也对这样的局面看不下去了,据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自由党政府正在研究的一个方案是对费用帐单设定上限,而另一个方案,是要求主要电讯运营商提供对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提供批发的便利。这些运营商自己是没有基础设施的,只能从大运营商处获取。 简单地说,两个方案:一个是设定“政府指导价”,任何网络运营商都不能超过这个上限;另一个是要大网络运营商以更便宜的价格批发网络资源,促进竞争。 “无利不起早”,对运营商来说如此,对政客来说同样如此。 自由党希望在10月的大选前就能出台相关方案,以此来争取选票。因为在自由党的登门民意调查中,电话费和互联网费用是他们最常听到的投诉之一。 总理特鲁多周一表示:“加拿大人不应该为他们已经非常昂贵的互联网和通讯服务支付更多费用,这是我们将考虑的事情。” 目前Bell、Rogers和Telus三家加拿大通讯巨头占据了约90%的市场份额。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一直抱怨,3巨头的垄断对穷人特别不利。负责监管该行业的加拿大视讯委员会(CRTC)表示,无线手机费用,几乎占加拿大低收入家庭每月开销的9%。 去年12月,加拿大创新部发布了一份独立报告,显示网络费用虽有逐渐下降,但每月2GB的流量,仍需75.44加元。在美国,同样的流量只需约61.26加元,而在意大利的罗马更只需21.11加元。人口相近的澳洲,费用为24.7加元。 不过3巨头不同意上述说法,称成本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当。尽管如此,联邦自由党仍然决心采取行动。 对于媒体的质询,Bell和Rogers请媒体自行向加拿大无线电讯协会(CWTA)行业组织提问,而Telus则直接没有回覆。今年2月,创新部长贝恩斯(Navdeep Bains)要求CRTC更加关注可负担性和降低价格。CRTC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它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命令主要运营商向零售商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使用权限,因为后者经常抱怨,他们实际上被拒之门外。 3巨头则表示,他们正在投资数十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覆盖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的3600万人口。同时也警告主管部门,过度监管会导致手机传输速度和质量下滑。 除了自由党提出要控制网费手机费之外,其他政党注意到了这个民意需求,纷纷承诺改善。 联邦新民主党在这次大选中,有可能会成为自由党为了组阁而选择结盟的拍档。新民主党也承诺要打压手机费。 而联邦保守党则被视为对大企业更加友善,有消息人士表示,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对企业减税,以帮助削减用户的费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