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见一位匿名答主,讲述了自己喝完“失身酒”之后的失身经历:
失身酒,又叫“断片酒”,因为酒精浓度高容易喝醉人而得名。 很多人觉得“失身酒”只是商家用来营销吸睛的手段,并不会真的失身。 鹿姐必须明确告诉大家:“失身酒”真的会让人失身。 因为它偏果味型的口感极具欺骗性,但其实酒精度数很高,常常还会被不法商家添加了咖啡因等一些兴奋剂,让人觉得自己是清醒的,但其实已经醉了,所以最后容易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发生事故和意外。 早在之前美国报道过:一个女孩儿喝了一瓶“失身酒”,神志错乱,脱了裤子坐在路边玩起了手机...... 02 一个亲身尝试过“失身酒”的朋友给我讲述过她喝“失身酒 ”的过程体验:
这个朋友好歹是在家尝试了这种“失身酒”,所以失身是不存在的,但是真得很容易喝断片,如果是在酒吧、ktv这种人鱼混杂的地方喝挂掉,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010年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学生基尔兰(Jason Keiran)喝完三罐酒后,不小心开枪走火打死了自己。 2016年8月,南京四个姑娘在KTV包厢喝了“失身酒”,其中一个接完电话回来发现,另外三个朋友已经神志不清了,两个陌生男人在翻她们的包包,幸好及时反应过来报警,不然落个人财两空是很容易的事情。 今年3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4岁花季少女因为饮用了一款“失身酒”而失联,最后警方在学校背后的河流旁发现了这名少女的尸体。 03 失身酒造成的恶果不止一例,可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前仆后继。当被问到为什么去喝“失身酒”时,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好奇。 在年轻气盛的年纪,的确很容易被未知的刺激引诱。 鹿姐的一个学弟,在网吧玩游戏听别人说了一款叫做“X家乐”的赌博软件,因为好奇,他下载了,玩之前说就玩一把,结果那天晚上赚了3000块钱就开始停不下来,输光了就借,身边的同学、朋友借了个遍,后来借不到了就用网贷,利滚利欠下了5万多,当时学校明令禁止使用网贷,最后被发现,勒令退学。 去年一篇《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关注,讲述的是一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因为一时好奇,在国外吸食笑气,第一次尝试过后就沦陷了。后来导致身体机能全面絮乱,下半身瘫痪,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坐着轮椅回国。其实在国外吸食笑气的留学生还有很多很多。 鹿姐曾经去戒毒所做过一次采访,问一个17岁的高中生怎么染上冰毒的,他说:“朋友带我去酒吧玩,让我试一试,我觉得很好奇,就尝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吸食。”不止是他,很多人初次尝试毒品都是抱着“尝新鲜”、“试一试”的念头,然后走上吸毒的不归路。 因为好奇、刺激,年轻人前仆后继地去尝试“失身酒”、赌博、笑气、毒品,上演一幕幕“好奇心害死猫”的场景,最终却玩丢了自己。 04 写在最后: 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摈弃好奇心, 麻木淡然地生活。因为很多时候好奇心能促使我们一步步去挖掘所处环境里未知的部分,获得新知,解开谜底。 但对那些明知道有害无益的事物,克制好奇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千万不要在明知是泥潭陷阱的时候,还要一探究竟,因为当你开始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那些一颗颗裹着糖衣的毒瘤。你尝一口,就可能给你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 好奇心和寻找刺激的确是人的本性,但学会约束自己,才是成熟的表现。 更何况失去意志并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