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乘机抵达北京。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图,显示耶伦访华后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云南菜馆“一坐一忘”,还点了四份云南特产的菌子“见手青”。
潮新闻记者查证发现,发布词条消息的微博账号认证@一坐一忘,验证身份为一坐一忘云南菜创始人。博文中称“美国财长耶伦来了。看新闻的时间推算,真的是落地中国风尘仆仆就来了,听店员说她很爱菌子,见手青就点了四份,真是无比魔幻的一天。” 耶伦钟爱的见手青,是什么? 耶伦餐桌上的见手青,是云南人眼中菌子之鲜的“金字塔尖”。“见手”之名,来源就是这种菌子被切或采摘后的断面氧化,会呈现青绿色。 见手青以鲜美著称的同时,也以高风险而闻名。 在云南,有一首民谣,唱“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说的就是吃野生菌中毒后的情形。虽然烹饪不当会引起严重反应,人们仍然难以抵挡见手青的鲜美诱惑,而现在,正是云南菌子最好的赏味时节。
切片的见手青。图源:云南网 每年6月一直到10月,云南就迎来了“菌子季”,到了野生菌称霸吃货餐桌的时候。 云南的菌子有多有名? 不仅耶伦专门点菜,曾在云南待过10年的汪曾祺,也用短短几句道出了云南菌子季的氛围。“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 就地取材的云南人,颇会烹饪菌子。由于菌子种类繁多,云南菜系发明了琳琅满目的菌子烹饪方法,菌子火锅、干巴菌煎洋芋丝、油鸡枞菌、炒牛肝菌…… 云南菌子之所以出名,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根本原因。 作为中国海拔落差最大的省份,为野生菌提供了最关键的量产指标,使得云南的野生菌不仅品种丰富,而且产量充足。此外,云南的季风性气候形成了每年7、8月的雨季,营造了菌子生长的“天堂”。 又是云南吃菌季,背后有大产业 在云滇高原,菌子的采摘、运输、贩卖、烹饪、旅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采摘是菌子产业链的源头,也是云南农民以菌子致富的第一步。雨季来临,人们穿着雨衣,背着竹筐,手持砍刀,在茂密的森林中寻找美味的致富菌。根据云南网报道,在香格里拉的村落,村民龙茸江才每年松茸季都能采到1公斤松茸,带给他近2万元收入。
云南菌子火锅。图源:视觉中国 借助现代化运输,能让产品触达更广的市场。冷链运输使得菌子在采摘后能够保持新鲜,便于长距离运输。此外,如何更快走上消费者餐桌,也是需要解决的命题。 去年,云南迪庆州就与云南机场合作,开通了全国第一条松茸全货机专属航线,实现24小时内通达全国一线城市、48小时内通达全国二三线城市。 外地人借助冷链吃菌子,本地人就更幸福了,有专门的菌子市场。物候与美食专栏作家魏水华曾撰文推荐两处交易市场: 一是昆明“网红市场”,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每年菌子季都会在二楼设置专场,售卖鸡枞、干巴菌、谷熟菌等各类菌子。 二是昆明闹市区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自称是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野生菌专业交易市场。只卖野生菌,在这里,能看到云南各州市各类小众菌子。
云南昆明野生菌交易市场特有的野生菌。图源:视觉中国 “又到了吃菌子的季节,去云南吧!”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背后,是一笔农产品的旅游生意经。 菌子不仅带动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也提高了菌子的市场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菌子产业链的壮大。 而如今,采摘也在成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云南的地形复杂多样,不同的菌子长在截然不同的地貌,许多喜欢徒步的游客也会来咨询有没有采摘菌子的团。”兼职导游的小容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她所在的机构在菌子季会开辟专门的菌子采摘团,带领游客体验菌子从山林到餐桌的全过程。
采摘的各类野生菌。图源:视觉中国 菌子产业链的蓬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去年,云南专门出台了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国际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打造等方面发力。 菌子生意经,浙江也很会 相对于云南菌子以“野”著称,浙江在食用菌培育,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上,可以说是“先锋队”,正朝着工厂数字化、生产机械化、产品优质化和产业绿色化方向发展。 浙江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庆元香菇、龙泉黑木耳、江山金针菇、常山猴头菇等品牌名扬省内外。 “作为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稳粮增效及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支柱产业。”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种植大棚内。采访对象供图 在全国最大的香菇产地和集散地庆元,林生菇,菇养林,小“菌伞”撑起了庆元的大产业。 2022年,庆元全县食用菌生产量达到1.27亿袋,食用菌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菇农年人均产值约4.7万元、年人均收益约2.8万元,食用菌产业产值达50亿元,较10年前增加34亿元。 快速增长的产值背后,是研发下了大力气。 比如在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研发了优质高效香菇的液体菌种。相对于传统的固体香菇菌种生长需要一个多月,液体菌种只需要7至8天,能大大提升香菇产业化生产水平。 “现在,我省80%食用菌品种都实现了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在消毒过、完全洁净的环境中生长,不需要使用任何农药,老百姓可以作为净菜放心食用。”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蔡为明介绍。 高质量的菌菇产业,正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武义,由县财政出资建香菇大棚,政府创建食用菌公司,出租给农民种植,香菇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品牌销售。单是一个村,每年带动菇农户均增收就超10万元。 产量和质量上去了,如何让浙江菌菇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在江山,浙江君缘科技有限公司与蔬菜类电商合作,上线金针菇净菜,公司线上销售占比已达近20%。“我们正在研发食品配方,和第三方加工企业合作速食、预制菜,提高金针菇的附加值。“公司负责人姜莉勇介绍。
自动装瓶后的江山菌菇。采访对象供图 抓住出口政策红利,浙江食用菌正走向世界。 比如,日本已连续两次削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食用菌进口关税,关税税率由9%降至7.4%,并且这一关税将于10年内逐步降至零,对浙江企业来说,出口成本逐年降低。 “2022年,我们公司食用菌出口额再创新高,对日出口增长了60%以上。在RCEP政策助力下,对日本出口份额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浙江景宁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业务员郑祥祥说。 产业蓬勃背后,浙江菌菇的培育理念也正走向世界。去年底,“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十二届庆元香菇文化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山水赋菇乡》。采访对象供图 这项系统,体现了浙江菌菇产业不仅保留了完整的栽培技术演化链,还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体现出结构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景观,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借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