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华人网 - 温莎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3|回复: 0

高考作文有何技巧?

[复制链接]

458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初来咋到

Rank: 1

积分
0
比特币
1286
威望
0
注册时间
2019-2-13
发表于 2019-8-20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一般来讲考生在定时定点的考场上要完成的那篇文章,肯定是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区别的。考场作文自有考场作文的特殊写作要求。这除了有“被写作”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来自于阅卷者一方。我们不妨设想一下高考阅卷场上的情形:
  阅卷者的构成: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阅卷人员构成大体差不多,除了小部分中学一线教师外,大部分为高校的研究生。如果前者面对考卷也许还可能多少有点“恻隐之心”的话,后者是否有此心态就很难说。加上高校写作与中学阶段的写作未必具有明显的连贯性和太多的一致性,即使阅卷场有严格的统一的阅卷标准,要让那些阅卷者一点不按照自己好恶评判,似乎很难。
  紧张繁重的阅卷任务:凡参加过高考阅卷的人都清楚,那是真的叫做“时间紧任务重”。据有关方面统计,据说高考阅卷场的的作文平均阅卷速度每一份不超过30秒。即使此说有点夸张,根据我多年的阅卷经验,我认为也不太过分。而且,我更相信少于30秒之说。这样一种阅卷速度,何止是“一目十行”!虽然阅卷速度快并不一定就说明阅卷质量差,但是,认定一篇考场作文质量的高低却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完成,那就说明,短时间内可以显示你的作文质量的某些因素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卷者的特定心理:一个考场作文的阅卷者,在进入阅卷状态后,就是让一篇篇大同小异的文字从眼前不停晃过,千百次的单调重复,必将造成阅卷者感觉的极度疲劳。疲劳状态下,必定会失去一定的文字敏感度;如果心态出现恶意烦躁,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在大量的文字都是粗劣文字的情况下(事实上正是如此),稍有亮色的文字一定会让阅卷者惊喜;在大量文字都是平庸文字的状态下,明显的破绽定会让人更加反感。当然,书写质量的高低,卷面的整洁度等也必然有意无意成为阅卷者赋分时一个重要的依据。  还有高考本身的性质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这样的属性也对作文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指导性的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不妨对高考作文的写作提出如下应对策略,我简单归纳其为“七忌”与“七技”。
  一忌题目过“空”过“巧”。比如“……论”“论……”(为了谦虚,又走向反面,“……小议”“略论……”)这样的标题,大而无当,空洞无依。有的题目过于“弄巧”,如图示、标点组合、理科公式、文字游戏、网络语言等。这样的标题很有可能让人生厌,弄巧成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绝对马虎不得。
  应对技巧一:切题而生动,简洁而富于文采,是理想的应对之策。如“父亲的根”(2010全国卷I)、“梦里花开”(2007重庆卷)、“放希望一条生路”(2010上海卷)、“杯中窥人生”(2008北京卷),这些题目都比较精彩,值得我们借鉴。
  二忌开篇过绕。不少同学写作文,养成了下笔千言,难入正题的坏习惯,洋洋洒洒,不知不觉就是两三百字甚至更多,绕过了千山万水,却迟迟不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与题目或者话题呼应衔接。试想,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开篇就绕这么远,后面还写什么呢?尤其是,不但文字绕,还废话连篇,辞不达意,阅卷者久久找不到你文章的主题,就必定厌烦。
  应对技巧二:高考作文最好开门见山,简洁入题。用精炼的文字开头,可以获得先声夺人的效果;简洁入题,是以最快的速度让阅卷者看清你的主题立意,赢得好感。比如: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2009全国卷I。“动物运动会”材料作文。本文的标题“因材施教”。)
  三忌材料陈旧。由于长期养成的一些习惯,加上课外阅读量的缺乏等原因,中学生把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这些人都当成了万用神灵了,把中国历史上诸如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名人也当成了百变素材,每写必用。千篇一律本身就是作文之大忌,何况素材未必真的可以万用百变。陈腐而牵强的素材会遭致阅卷者厌恶。
  应对技巧三: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多年来已经过度使用的素材,哪怕它再好。尽量选择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体现时代感,突出关注现实的精神。不刻意追逐社会热点,但是也不应该刻意回避社会热点。当今世界,风云激荡,作为一个中学生,理应胸怀祖国,放眼天下。而且现在的资讯条件也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信息。闭门读书和读死书都是要不得的。更不要相信什么“百变作文法”之类的东西。
  四忌模板化作文。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样的情形:由于前几届某些满分作文的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崇之后,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模仿的风潮。比如早期的篇首“题记”到近年的开篇结尾用排比。这还只是文章局部的模式化,现在整篇文章模式化也很明显,比如那种“万变作文”。让写“月亮”话题的作文,于是从屈原的月亮到陶渊明的月亮,再到李白的月亮苏轼的月亮……;让写“太阳”,的话题,就把前面的“月亮”换成“太阳”。这样的文章我谓之“伪文化散文”,抓住几个古人不松手,篇篇文章都要拉来“折腾”一番。这既是“百变作文法”的直接恶果,也是学生中投机取巧者的必然选择。这样的情形发展到现在,早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新鲜感。相信,只要稍微熟悉高考作文情况的阅卷者都会反感的。
  应对技巧四:相信作文有范式可循,但是不能机械模仿永无革新。一种写作模式可以演变出多种结构模式,学生要懂得从模式中求变化。所有过去成功的因素终究会变成陈旧的东西,捡别人嚼了的甘蔗渣来吃一定会让人恶心。要懂得,文采也不仅仅只有靠排比句才能体现,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引用、设问,或者别的形式?重要的是,坚决摒弃素材和结构模式化的毛病,勇于尝试新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五忌网络流行元素。中学生是网络大军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忠实的追随群体。各种网络元素便不可避免地被带进了考试作文。比如“偶”(我)、“表”(不要)、“神马都是浮云”等语言,以及网络游戏中的一些术语和新词。严格地说,这是对现代汉语纯洁性的一种破坏。中学教师和中文系的研究生,应该说基本上都是语言正统性和纯洁性的守护者。不认为你那些东西是一种精彩还不可怕,要是遇到一个反感的阅卷者,后果可想而之。
  应对技巧五:即使我们没有理由完全反对网络元素进入考试作文,谁能保证某个阅卷者不显示他个体的好恶?即使有人接受甚至喜欢这样的东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胆地说,真正喜欢的肯定不是多数。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网络元素出现在作文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学过那么多的课文,应该说,大多都算得上典范的文本,即使不说课外阅读借鉴,就是教材的学习资源我们也是取之不尽的。而且,阅卷者是非常欣赏灵活巧妙借用课本素材的作文的,那是一个可能获得加分机会的亮点。
  六忌“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本来未必是一种不好的品质,我这里所说的标新立异,是指故意唱反调,哗众取宠这样的文风。比如宣扬与普世道德相悖的观点,表达颓废变态的思想等。另外,对当前整个社会争议很大意见不一的话题,随便涉及并表达观点。当今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的思想观点自由度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是考场作文可以随意立论信口开河的理由。这不是为了别的,试想,你要是遇到一个与你看法刚好相反的阅卷者,后果如何?
  应对技巧六:不反对创新,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在没有绝对把握“说服”阅卷者的情况下,最正确的选择便是“随大流”。与其弄巧成拙得个低分,不如保守一点获个中分。记得多年前,当“三峡工程”正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并出现了分歧的时候,一个资深的教研员就建议高三的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参与该话题的表态。对此态度,直到现在我都深以为然。
  七忌“满字停笔”和文字过多。不少同学写作文,在800字的标记处,戛然而止。少数同学则文思泉涌,喜欢写超千字的长文。这些写法都是不可取的。800字处戛然而止,多数是为满字数而止,并非是“止其所当止”。即使真的是“止其所当止”,也很容易会给阅卷者留下死凑字数和文思枯索的印象。而文字过多,不但浪费精力耗费宝贵时间,在那样高速度高强度的阅卷氛围里,恐怕乐于卒读者也寥寥,如果再给你个“懒婆娘的裹脚”的评价,你就苦了。
  应对技巧七:绝对不能少于800字;同时,绝对不要“等于”800字。尽量不要超千字。考场作文,字数控制在900左右比较“讨好”更多高考作文的相关技巧,也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的高考语文课程,相信可以帮助到你.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5, 2024-11-23 08: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