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行为一:咬人
- p2 ^" A' F% A# [) ]" O" c2 G解析: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V6 O' X* t8 q
宝宝4月龄左右,即将出牙时,会因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啃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此时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还是错,即便父母瞪着他说“不许咬”,也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蔬果片、饼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 V- W e8 F+ s; B6 w1 V
而等宝宝1岁左右时,有时也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 }" |" j8 T& _- F- r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 \! R$ o' H4 x0 ~行为二:撕纸
7 B0 K+ W, v: _2 h6 b9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7 w' j( {9 _8 a! L当宝宝六七个月大,发现通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的形状并发出声响时,会感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会对撕纸“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理的探索行为,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阻止,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 H/ h. w2 A8 ?: W& ^! p) U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父母可以引导宝宝把纸撕成小块乃至纸屑,还可以慢慢地教宝宝撕出形状和轮廓。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1 Z0 [, o, F, y% O$ g/ z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 w. j, g+ u2 X3 [
行为三:扔东西5 [+ i; Q6 |2 B
解析:可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9 x9 i0 {) L! l/ p: |! I
当宝宝9月龄左右时,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还乐得“咯咯”笑。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S0 X( U7 q, \) \/ D! T
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同时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2 P6 B7 x) A5 K! y3 D: w当然,父母还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哦!7 p7 P& z O/ |8 V2 a% h5 d! {
行为四:玩弄生殖器4 C. z/ o' z e8 ?- L, I; q- U7 I
解析:需制止,但不要大声斥责,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宝宝兴趣。
* k3 o u$ T4 k& G( T& g当男宝宝10月龄后,常常会喜欢用手抓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还拉得很用力,很让人烦恼!其实,男宝宝玩生殖器是一种常见的探索行为,对他来说,“小鸡鸡”和肚脐、手指、脚趾一样都是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已,但触摸生殖器会有快乐的感觉,也就会不自觉地经常玩弄了。其实女宝宝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比如磨蹭或者是抚摸。而父母往往过分紧张,认为这是一种很羞人的坏习惯或者是性行为。
0 C3 s( ?' @ `& t0 O6 u其实,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8 k% K9 }) r7 C1 m
要注意的是,父母应当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卫生,有没有异样,以便消除宝宝生理上的不良刺激,也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生殖器。+ Z+ I! ?1 J! h: G
行为五:不好好吃饭,玩食物 e( x6 m+ P X' P" z L/ _) P* ]
解析:不要严厉斥责,恰当引导,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 M' x1 o6 h5 U+ U8 C3 L; H6 H( N很多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吃饭都很乖,但到了1岁后却常把碗里的饭菜抓起来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涂,常让妈妈感到头痛。; M; s1 E& i# D4 ?4 e: r# \
其实,宝宝到了1岁左右时,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兴趣,进餐时,会忍不住去抓盘里的食物,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被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对养成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哦!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 J7 E f, }% F6 a& J9 {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 V+ a) Z6 u# V5 D$ n5 U" L& t行为六:藏东西
' M4 k, t9 }5 l4 t) U( Y解析: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 E: H; V$ P) h3 B3 o
当宝宝1岁半左右时,会爱上“藏东西”的游戏,自己的玩具、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都被藏了起来。宝宝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
) y0 T! J1 w/ p/ M! L父母不妨陪宝宝一起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也能很快从宝宝的“秘密基地”里寻找到。1 F; e4 S4 N" r
当然,父母也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麻烦。
3 o; U) J! v. }, _; o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即便他吃得“一塌糊涂”,父母也不要指责,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8 `: y' q! |, v5 | T行为七:爬高! t" g, a# o1 O* q. x- {
解析: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7 { K5 M- b4 B' s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宝宝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7 ] f/ V1 l$ g6 J( t2 }但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与宝宝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内,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如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9 x J, L3 ^; D3 H
行为八:小气6 ?6 Y5 c+ T# [3 k* [
解析: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1 x) B. K# g* w( @7 N+ H宝宝1岁半后,会变得很“小气”,常紧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 S8 F2 w; G- A, i1 |% U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6 t6 d! o w1 S! L7 ^* z! e& K: L
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