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94|回复: 0

各种防蚊术哪个更靠谱?

[复制链接]

3409

主题

150

回帖

0

精华

正式会员

积分
62
比特币
2820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发表于 2013-7-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 [. W) f; G' R4 P2 k# {& Y) N
" J- h, u/ }( o, D
讨厌夏天的理由里,蚊子算得上一条!夜幕降临后,这种微型轰炸机一刻也不消停——环绕盘旋,伺机猎血。做父母的岂忍心宝宝细嫩的皮肤与蚊子亲密接触?与蚊子斗争成了每天必修课——电蚊拍、花露水、蚊香蚊帐齐上阵……一到夏天就在网络上疯狂转发的维生素B1驱蚊法与近年来令人关注的“花露水农药门”,孰是孰非?3 f! R3 D7 O2 `7 s+ ?8 X
. `* Q8 J, o9 n; R& m

, N" @) X. |" \- C! _) R' J4 e" n蚊香有毒,宝宝勿近?
( q9 p% J3 r7 H
2 N. R6 {1 S# v: o6 A. S9 r  B1 V" E  “一盘蚊香释放的有害物质与一百支香烟无异,蚊香能致白血病,蚊香含有DDT……”只要你上网,总能发现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事实是否真如此呢?
5 H: }5 I, g" I! c' T% W( H. M' `3 a
  市面上大多蚊香,其有效成分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早在16世纪,波斯人就发现除虫菊的花具有杀虫作用,后来人们从中提取出除虫菊素。这是一种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缺点是在日光和空气中不稳定。上世纪70年代,人工合成拟除虫菊酯后,它便真正成为了家用卫生杀虫剂的支柱。
, F5 q  j/ s4 _% R8 N4 ^- O- A4 F& F& H- }1 P
  在加入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和其他添加剂之后,一盘盘蚊香出炉了。一经点燃,(拟)除虫菊酯被释放到空气。按其毒理,它具有驱避、击倒和毒杀三种不同作用。换言之,蚊子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到这种空气,会本能地产生逃避反应。" d- p& V2 J' h( I9 Y. Q

/ W& p6 d" B& O& }  可以放心的是,这种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和环境中的剂量,尚未达到对人类构成威胁的最低标准。换言之,“一盘传统蚊香释放的有害物质与一百支香烟无异”,这句话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不过,近些年来,很多家庭大多已很少选择盘式蚊香。此外,如果儿童的气道敏感性高,也不建议使用。
0 V& k% e- T3 ~( j* R- ]2 @% [/ ~: Z

# i( a$ t  D' b
5 L8 }4 i; p  i+ {
/ L2 T: X% d* e7 }' Q: ~3 ^) i维生素B1驱蚊,只是个传说
" U. @. S) D8 M3 a3 a
1 \/ n8 v5 F/ z; S) r/ J- P3 |  维生素B1能驱蚊防蚊,是个流传已久的网络传说。在国外的网站上也有很多关于它的讨论,不过使用方法是每天服用100mg的维生素B1。若追根溯源,“维生素B1驱蚊”最早出自于上世纪40年代的西方国家。简言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输入型”流言。6 A: `6 r/ P+ J: J0 ?
6 L2 C9 n! @4 c5 Z1 ?" J
  早在1969年,便有研究者对维生素B1是否能驱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题目直言不讳地指出“维生素B1不是人用驱蚊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曾对市面出售的非处方类(OTC)驱蚊剂有过说明。其中就明确提到了维生素B1类的药品:
1 b5 f1 N) V* @- k
2 B( [5 X8 t& u2 k' b+ C% B/ k6 n  口服维生素B1是市面上一种驱蚊类OTC药品。目前,尚无充分数据表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那些在药品标识上表明是口服驱蚊类OTC药品的,是虚假的、误导的、并无科学数据支持的……总之,任何宣称含有驱蚊成分的口服OTC药品,并不能确保安全有效。
5 {. p; J0 R- O; a4 ]. z3 l- b3 H! Z' q2 e  O) Z, Y: [6 I
  值得提醒的是,人体每天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在1~1.5mg,肉类、豆类、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一般无需额外补充。而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维生素B1驱蚊配方里,其剂量接近正常人体需要量的100倍。尽管较少有维生素B1过量危害的报道,但可能对其他B族维生素吸收、胰岛素与甲状腺素的分泌产生干扰,大量补充并不是明智之举。. I6 Z  n3 R% d3 d% Y
7 K1 ^$ W+ e  s1 x

% ]# b' p. |4 ]7 x' q
* ^7 ?( G$ X1 m! S- |4 @1 @- w1 r6 f3 C# {
驱蚊水、防蚊贴,DEET是关键
9 k9 |" I$ ?  f6 G, I# s8 J3 E7 x- p- G. X2 S$ v
  200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者马克·弗雷丁(Mark Fradi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声称,含有DEET(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驱蚊水,即便少量也能保护人体免受蚊子侵袭达5小时。不含DEET的驱蚊喷雾剂,效果则差很多,有的甚至不足20分钟。' |" H& X7 b# f& P# T7 D

5 n' C# E6 J5 m* g  这一试验结果意味着,选购涂抹皮肤的驱蚊产品时,应该看看其有效成分是否为DEET或类似物。DEET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它迷惑了蚊子的嗅觉。要知道,蚊子全凭敏锐的嗅觉过活——你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散发出的体味,就是它的开饭铃声。但也有研究表明,DEET是通过令蚊虫感到不适而奏效。& x/ g  \" R% w" M$ ?* i- D
# L( ]' y( Y( O! F7 R) S
  花露水用花露油作主体香料,配以酒精制成。它能驱蚊,是利用母蚊不喜浓烈花香的特性。但其在皮肤上挥发快,因此保护时间不会长。在市场上热门的宝宝驱蚊产品,如户外用驱虫(蚊)膏、防蚊手环等,都标着“纯天然植物香茅”的旗号,实际效果并不好,保护时间仅为3~30分钟。9 M4 @8 K2 c! N, @

- d( w+ ~( f9 S4 u  不过,美国梅奥诊所的建议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能使用含有任何DEET成分的驱蚊剂。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而言,使用此类产品时,DEET的浓度不应该超过10%。使用驱蚊剂时,应只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
* F! A, _0 [1 s( j6 F  {. b# Z  K2 n, e' W6 m' j! b
  换言之,有衣物遮挡的皮肤,不建议涂抹。家长不应该将驱蚊剂直接喷洒在儿童的衣服上,也不建议在儿童的手和脸上涂抹。
! @5 [! E; P+ y, S) Y, S% u
  O2 x$ Z, O  f% i- R0 m- g* }' E% I2 W# O+ R
: l& }6 f3 a! ?8 \9 ?

7 |7 X0 X4 X1 V( v9 @9 _6 S) e“花露水农药门”,不必过分担忧5 J" X0 r* \0 U" \$ M3 T0 R

" t; T5 S( H1 ^/ q9 ~7 m% Z  近年来,妈妈们对驱蚊花露水这类产品的外包装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却发现,那些含有菊酯、驱蚊酯、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会标注有“农药正式登记证号”,这不禁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生怕使用的过程中宝宝是否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k' h( I% b; h1 S# X8 o
' Z$ R. `2 z! S" r4 l: Z
  事实上,作为驱蚊使用的那些成分(即前面提到的菊酯、驱蚊酯、避蚊胺等),它们的确是属于农药监管体系,明确的产品标示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其次,驱蚊产品里此类物质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在正常的皮肤接触时,不会造成身体伤害,但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此,只要儿童在使用时不出现皮肤过敏或刺激性过强的问题外,我们就不必对其过分担忧。
2 g+ ?# W. D5 D. R, D
4 C) N7 \6 c+ H% b  驱赶蚊子,绝对不是一桩涂抹点花露水或驱蚊剂便轻松解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家庭或周围环境里存在死水,及时地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当宝宝晚上睡觉时,可在房间的角落里放置一个光亮的诱蚊器,蚊子会被光所吸引。家长应该在入夏时检查门窗是否密闭,再为宝宝买一顶蚊帐,这样便能有力隔绝蚊子企图同宝宝接触的可能。
4 m0 p+ j1 ~; x! F
& R2 C9 `- F3 `5 e+ f, a3 }3 [  此外,由于蚊子会被深色所吸引,因此宝宝在活动或睡眠时,最好选择浅色长袖衣服,尽可能多的遮挡住皮肤,以免给可恶的蚊子可乘之机。如果宝宝被蚊子叮咬了,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赶紧涂抹各种药膏,而是查看孩子皮肤的反应,尽可能防止他用小手抓挠。如果皮肤奇痒难耐,可以涂抹一点食用醋来进行缓解。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4, 2025-5-8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