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Rank: 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 M0 |! D' k2 j1 P- G+ Y% Q$ ^$ H# M0 ]; P0 G9 z2 P0 M
雪域之巅的战与和,他们有话说。
* f0 I1 D5 C4 v! T2 o编者按
z6 Q: T X7 r" D6 ], K4 C6月中旬,印度军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干扰中方在西藏洞朗地区的道路施工。一个多月来,印方不顾中方再三抗议,拒不撤军,由此形成双方军队在中国边境地区的长期对峙。
g5 D3 L- \* I7 k% z环环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中印边界局势再度紧张让很多参加过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揪心,印度方面的无理取闹更让他们气愤。1 k& d& ]/ w; Y. `; j: o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密切关注着该事件的发展动态,并誓言如果祖国需要,他们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再上前线,捍卫祖国疆土!
d3 q0 a+ r, i6 Z& B“最近我接到很多战友的电话”# v' Z/ ^( l; K/ g% I
“最近我接到很多战友的电话,我们都非常关注中印边境局势。对于印方的行为,我们很气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陕西联谊会会长陈群耕接受环环采访时说,他们是当兵的,认为如果外交途径解决不了问题,那只能选择强硬。
$ E& e- n$ P, d7 S8 v- C
现年73岁的老兵陈群耕。 陈群耕,73岁,在55年前那场战争中,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师高射炮营的一名士兵,当时他的名字是陈五九。近日听闻他曾经服役的部队再次进藏,他和战友们激动不已。他说:“我们老了,但如果有儿子,我们鼓励儿子,有孙子,我们鼓励孙子上前线!”
7 J; z8 q5 ^8 t- {; h) ?8 p77岁的韩学润,曾经是11师师直防化连的一名文书,也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55年前,我们消灭了他们的王牌部队,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他对环环表示。战后,韩学润用了30年时间搜集与研究中印边境战争资料,写了一部46万字的纪实长篇小说《世界屋脊大战》,1995年出版。这本书是国内鲜有的关于那场战争的公开记录。* ~& d: @4 @/ D" X, X
韩学润 今年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55周年。近些年,在陕西的参战老兵们每年都会举办小规模的纪念活动。今年,他们准备把活动办大。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老兵都年事已高,参加纪念活动的人数每年都在减少;另一方面是源于印度的这次挑衅。9 r, L# V! }8 A* M! v6 |
据老兵们讲,从1959年开始,印度不断对中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并逐渐集结起精锐部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苏联撤走专家,而印度背后却有英国、苏联和美国撑腰。这样的形势让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感到乐观。然而,1962年10月20日,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不到一个月,印军主力部队就被打得一败涂地。
& I% ]: i+ C: }- @* x" w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我们跨过麦克马洪线,翻过喜马拉雅山,深入藏南平原地区,到达达旺等地,印度兵四处逃窜”,现年75岁的参战老兵叶宏亮回忆道。叶宏亮当时是55师某连的卫生员,负责100多名战士的伤员抢救、健康保障。
1 a( N& L3 g% _8 Q$ i叶宏亮 根据陈群耕提供给环环的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内部刊物,那场战争,中方共击毙印兵4885名,俘虏3968名,缴获轻重机枪火箭筒等数千支,枪弹炮弹等数百万枚。我军伤亡2419名,其中阵亡722名。
% B: T3 p% f) M( U但国内有关这场战争的公开报道或记录却很少。多年来,尽管在中国民间有不少关于这场战争的回忆和评论,但政府公开表态和大中小学教材中却鲜有提及,官方更没有举办公开纪念活动。很多年轻人对那场战争知之甚少。
" |0 Y( `9 H- }6 L6 ~: L陈群耕说起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他去政府办事,当说到自己曾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时,年轻的工作人员表示怀疑:“中国和印度还打过仗?我只知道我们有和尚去印度取过经。” ?& ^& I: W1 a- Q: x
55 年前,0 p q* I9 z0 r- l% V4 Y# W" i
他们这样奔赴战场. t7 ?: d" |, m
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任何有关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曾长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的韩学润试图填补这个空白。他最近刚刚写完一个共40集的文学剧本,并将其命名为《扫了它!》。据说,当年印度悍然挑起大规模侵蚀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一忍再忍,印度步步紧逼,毛泽东最后大手一劈:“扫了它!”随后中央下令反击。: h! A6 Z/ \( ?/ q! U* b1 S8 p( @
“那个时候我们喝冰水,吃炒面(炒制面粉,当时解放军的主要干粮)。现在不少年轻人吃不了苦,动不动以钱说事。重温那段历史,我希望之前那种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能得到传扬”,韩学润谈起他写这部剧本的初衷时这样说。
6 a1 [3 @. Q6 L' a那场战争留下的记忆对于老兵们来说刻骨铭心。海拔最低3000米、最高5700米,平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最低零下38摄氏度……有关那场战争的很多数据,陈群耕倒背如流。1962年10月的一天,参军入伍已一年有余的陈群耕正在青海湖附近和战友们一起收割青稞,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数千名军人连夜返回西宁东郊驻地,带上干粮装备,随即向战场出发。那年陈群耕正好18岁。; ~$ ^2 ^8 W" T7 {2 `! g0 I
他们都义无反顾,55师共7746人,625辆车,日夜兼程,陆续赶赴战场。不少士兵因为不能上战场情绪有些低落,被命令留下看守营地的士兵纷纷写血书,要求上前线。 由于车辆不够,当地政府发动所有的民用车辆加入运送士兵的队伍。车辆有的盖着帆布,有的直接敞篷。陈群耕回忆说,为防止脚趾被冻伤,他们每坐两小时车,就下车跟着车子跑20分钟。由于车况、路况等问题,不少路段他们都得靠两条腿和两只手。
# A* { s: ]: f6 w) k
( ~! a7 y% @8 h. q/ O# }, i4 w
3 k9 r4 a" A) b5 Z
; X5 k. M% {9 B+ r. S- z% _ v) v' H, G' r3 P4 i! B3 w0 T
6 t& b& z; @4 k/ T. @6 B4 u( d0 l4 K1 i! R7 e% S$ b2 J( o
9 T5 i' K; ~, K3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