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84|回复: 0

月饼君,你搭错车了吗?

[复制链接]

3409

主题

150

回帖

0

精华

正式会员

积分
62
比特币
2820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发表于 2013-9-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临近中秋,围绕月饼的舆论又开始活跃起来,一则“月饼托含禁用塑化剂”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关注。其实月饼托塑化剂的题材在2011年就已经炒过一次,这次只不过是“再回首”。
, M" n/ e+ x% b4 d& b" q* I' O3 G4 u. I
根据媒体报道,8个品牌月饼的月饼托中全部检出DEHP和DBP。DEHP含量为3.23-18.5毫克/公斤,DBP含量0.169-12.0毫克/公斤。而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添加邻苯类塑化剂的食品包装材料仅能用于包装“非脂肪性食品”。该媒体认为,月饼属于油脂性食品,月饼托中的增塑剂很有可能会溶于月饼的油脂中,从而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 s& A3 ~6 F( p, x7 K# d" `5 q( @& Z2 H1 O/ ]
对此结果, 东莞市质监局食品科负责人提出个三个疑问:1、月饼托检出禁用塑化剂,但是没有检月饼,因此无法确定涉事月饼遭到了塑化剂的污染。2、因为月饼托并没有直接接触月饼本身,所以无法肯定涉事月饼本身质量是否不合格。3、报道中称月饼为“油脂性食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脂肪性食品”,不同月饼的脂肪含量不一样,“饼干也放油脂,经过烘烤那么算不算脂肪性食品呢?”7 O  B: D6 T7 }4 U
: K6 d" A& E( t" d
对于这三个疑问,我也有我的判断:
7 K' W. A9 p; I% J! Q( w$ x9 ^/ X9 P! C7 e% \/ a
首先,月饼托是否接触了月饼,口说无凭。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现在月饼有的是用塑料袋装,然后放在月饼托里;但更多的是先装在月饼托里,再装到塑料袋。具体是哪种,需要该媒体提供证据证明。如果月饼和月饼托根本不接触,那这个新闻就是“关公战秦琼”了。
9 D  h8 K. B3 L# v1 h) P. _
2 f6 t8 k5 }. A! V1 }5 }) I9 ~第二,“脂肪性”和“油脂性”的争论似乎有点强词夺理。我国目前似乎并未对“脂肪性食品”给出具体的定义,一般参照美国的方式管理。由于食品包材接触的是食品的表面,因此塑化剂迁移和脂肪含量倒没有必然联系。美国的管理方式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去吸附食品的表面,看有没有油,比如形成油斑。如果有就是油性(或脂肪性)食品,如果没有就是干性食品。所以质监的负责人举的饼干的例子,很可能也是脂肪性哦! % g3 ~+ N+ {, k
0 v4 \* F5 u: R0 T  d) m( q7 D
媒体检测的8种月饼有2个广式、6个蛋黄莲蓉(其实也是广式的代表),而“广式月饼”以重油、皮薄、馅多著称,吃完一手油的赶脚,你懂的。月饼是否是“脂肪性食品”,我看争论的余地并不大,当然如果能补充实验最有说服力,比如随便拿个纸试试能不能吸出油斑。6 \& S5 h* T) q# i  U+ e! W1 y
6 q4 X* c5 O# N  [
最后,和涉事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看法不同,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恰恰不在于月饼是否被污染,而是看包装材料中是否添加了邻苯类塑化剂。如果月饼“搭错了车”,即使根本没污染,那也是违规或不规范行为。7 h% f  v( \: \

7 z5 ?# f: Q1 Q有人认为应该测月饼中的DEHP迁移量,依据是:“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但这个限量主要是在台湾塑化剂事件后,用于区别违法添加和自然污染。考虑到月饼和月饼托的重量悬殊,月饼托里DEHP含量也很低,如果检测,极有可能是未检出或低于上述限量。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成为这个产品没问题的通行证。
. b, e5 R- |' O4 X3 U; G
. n& B0 T# ]7 `: B3 ?; R2 e
/ W9 T4 H, _4 u  B0 _( t' F$ H; C- H- c! s( j3 }' x
对于媒体检出“禁用塑化剂”这个新闻,我还有几点补充。
5 I* K3 w% s, _/ H7 m
5 \8 P5 k% w* _+ b. n1、检出“禁用塑化剂”是误传。邻苯类塑化剂目前并未禁用,只是不能用于接触脂肪类食品的包装。% W5 b- E' U3 O/ J; e) k) G

# R8 @  O8 g; i2、媒体测出的塑化剂含量似乎并非人为添加。2011年类似的新闻里DEHP分别是1227、1043和880毫克/公斤,远远高于这次。如果添加量低到十几个毫克每公斤,既没有工艺价值,操作难度也大,还会增加工艺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 W1 U8 Y. g7 \8 l0 u8 ^9 r* _# O9 F6 J& h$ I  G; F
3、如果排除人为添加,还有2种可能,一个是月饼托生产厂家使用的合法塑化剂中含有少量DEHP污染(是否有这个可能,需要请教行业人士),另一个是使用了回收废塑料。无论是哪种可能,我认为都值得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至于说有的月饼企业说未测到DEHP就不好说了,可能和检测方法有关?
) }* J* }! Z# J1 k( P$ q& \* s- G" l0 G! n$ {0 h, n
4、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毫无新意的又强调了一下增塑剂的危害,包括激素失调、免疫力下降、儿童性早熟、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小鸡鸡等。媒体还特意提到了DEHP是2B类致癌物。考虑到月饼托里的这点含量以及月饼一年吃不了几天的特殊性,我不认为会有什么健康问题。为了“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媒体喜欢强调健康危害,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健康危害,所以监管者就可以安心了,这更是不对的。! c1 V# n8 ~' V% `% S# c
5 W9 r* N/ h1 ^; k9 X" H' `
但是月饼之外还有很多脂肪类食品,这是需要管理者高度关注的。因为在我看来,生产和销售环节很多从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含邻苯类塑化剂的包装材料不得接触脂肪类食品”,因此不规范使用几乎必然存在,之前保鲜膜塑化剂新闻暴露出的真正问题就是这个。
) |3 ?1 U' f# i* e# b# T  q, @  w% n4 [9 d& B: d- I

3 l2 H2 r4 C. w: p; b5 v) c  U
* s$ a' P! m; E# _( h结语:
& g' I2 F: k$ n. W- `& E6 }2 T$ o, Q+ ^8 f7 s! n* z" f
1、本次月饼托塑化剂,我的判断是没有健康危害,消费者可以放心。塑化剂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证据并不那么充分,但是这是一种需要控制的风险。对于邻苯类塑化剂的严格管理是为了避免消费者暴露于不必要的风险,而不是因为它们真的造成了健康问题。
3 I" E6 U- S% h$ [
  {& }4 t; w& ^  ?+ ], y! w! a! A2、地方监管部门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媒体报道,不要为了保护本地产业而忽视反对的声音,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宣传教育。媒体确实不够专业,但这些“业余”人士的广泛参与才能构建中央提出的食品安全群防群控体系。
& O5 G0 H! ~# {; \, I+ @! S$ _* p/ \& d
3、更多有关塑化剂的内容,可以参看另外3篇科普:“塑化剂,幸福的代价”,“不明不白的性早熟”,“打破致癌物的核威慑”。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4, 2025-5-8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