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主席家一度开过酱油作坊,存有一缸一缸的酱油。在一次盖子偶然打开的时候,他发现装着酱油的缸里瓢着一层浮动的蛆,他感到非常恶心,从此再也不碰酱油了。“御厨”程汝明表示,这个事除了做饭菜的师傅,连警卫员都不知道。5 H( U' ^1 t2 S9 P: e3 ^
导语:毛主席爱吃红烧肉的喜好可谓众人皆知,但公众对主席不吃酱油却并不知情。毛主席的厨师回忆称,由于年少时的一次经历,主席从此便不吃酱油,要求所有的菜肴都不让放酱油。可是,红烧系菜肴通常离不开酱油,那厨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H, ?; M. ^7 W9 l
..2 l! |+ l$ N( P+ X4 [6 w( y' C) Q
导语:毛主席爱吃红烧肉的喜好可谓众人皆知,但公众对主席不吃酱油却并不知情。主席为什么不吃酱油呢?中南海前“御厨”程汝明在回忆中说:“红烧”菜肴通常离不开酱油,但毛主席对酱油素不喜欢,所有菜都不让放酱油。这能难倒“御厨”吗?1 X; j& b7 B: f0 A
, u0 c- s* F# ^% M
0 ]8 h. ^, @; d" M! Q( p
毛泽东为何不吃酱油?3 O8 i- O! u: `& C9 u, T5 f; b
关键词:毛主席、酱油、蛆虫.
5 W* L o+ c2 b5 C- m: p$ g3 C' S) Y 毛泽东年少时,家里曾开过酱油作坊。当时酿造酱油多通过自然晒制发酵。一年夏天,毛泽东无意间看见酱油缸里有些白点,待走近观察才发现,那些白点竟是酱油发酵时孳生的蛆虫。从那时起,毛泽东再也不吃酱油,只是毛泽东的坚定让程汝明感到有点为难――以后还做不做红烧肉?6 r# X: p0 V1 Q
. _( g5 R4 [* z; P5 c 当然做,而且后来的红烧肉还令毛泽东情有独钟。其实程汝明琢磨出的办法,就是用糖色加盐,代替酱油为肉着色调味,这样烹制的红烧肉咸鲜不失、甜味兼得,毛泽东尝过之后很是受用。程汝明则由此掌握了一个规律:“只要上这道红烧肉,主席准保不会剩下。”
. z: b" Z2 y( v0 Q; U" k8 u1 b' ?3 _
除红烧肉外,毛泽东还爱吃辣椒、苦瓜以及多数湖南人都喜欢的腊肉。毛泽东总说,“不能吃辣椒和苦瓜的人,怎么能干革命?”而程汝明却常想“不用酱油,怎么能做出主席爱吃的辣椒和苦瓜?”好在毛泽东不讨厌豆豉,于是在程汝明总结出的“爱吃”菜单上,豆豉辣椒圈和豆豉苦瓜的地位便如红烧肉一样稳固。
+ y# `; y# A# r0 j2 W" F, b( x1 ]8 n( h4 E
3 D( t% }3 I! r, ?; r& O1 |
如何挑选优质酱油?& [( V! b! j/ Q6 ?+ g- V `5 j
关键词:挑选、酱油、品质.0 w& t4 B$ y# ^, N% j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虽不是主食,却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然而小小的酱油,在挑选上却也让人十分犯难。
3 }, h6 M% ~8 P) i! ~( ?# |+ Q
& E( X4 }2 o1 r; z( p! w 挑酱油靠“摇一摇”不靠谱
. ], H; x3 }" K' b) H" N: a' d5 `4 O, ^6 P! L+ f' ~
酱油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确实具有一定的起泡性,但是好的酱油成分可多达200余种,很多物质都对泡沫的形成和持续产生作用。而且酱油的发酵方式对成品的泡沫也具有影响。光靠泡沫辨别酱油品质不靠谱。
6 O# f5 g9 a9 g) A
# d3 y* ~. D2 Z9 K" F1 N7 u! I 酿造还是配制一看标签便知' J# C0 ]: ?$ l5 M, ]
( z+ D+ G1 n# H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其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得少于50%,而且规定在标签上不得将“配制酱油”标注为“酿造酱油”。
) ]8 w; V' N' C# S1 V: k& q# S' g; ?( e# _# h
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P8 C% Z ~+ e( }
1 b! y- S/ ?2 G; k- ?
酱油的核心品质取决于一项叫做“氨基酸态氮”的指标。一般来说,这个数值越高,产品鲜味越浓,品质越好。按照国家标准,这项指标必须在酱油产品标签上注明。合格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最低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特级酱油的能达到0.8克/100毫升,某些酱油甚至达到1.2克/10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酱油产品都添加了味精和核苷酸类增鲜剂,因为味精属于氨基酸,所以这种产品的氨基酸态氮也特别高,消费者在选择时要注意。
. d1 t/ {4 x. l' U2 D: \" k5 ^
分清“佐餐”和“烹调”, a3 b, ?- w) P: s% v% ]) ~
, J O7 r! R% z1 @4 K- W- j+ R" ^ 按照国家标准,酱油产品还要在标签上注明是“佐餐”酱油,还是“烹调”酱油。前者可以直接生吃,故其卫生指标要求更高,更干净;后者适合烹调菜肴加热后再食用,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不如前者干净。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2 d% ^2 K; v' P3 }" A, d; ~8 I/ c1 Z/ l. m: \
酱油上应标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调用,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要求高,如果是供烹调用不能直接用于拌凉菜。
! n: Y# _- Q8 c
5 x, O- O' S/ l: t2 ] 6 l1 y- D) \) d9 r- T- {' V
酱油怎么吃最健康?8 y2 i. f+ @% r5 v O; W! S, K: G: v
关键词:酱油、盐分、烹饪.
, L# w. v& {% i, t- g" W K 国际标准规定成人每天可摄入食盐6g,我国标准也遵循了国际标准。事实上,我国南方(广东等地)成人每天摄入13-14g盐,北方人每天摄入16-18g盐,远远超出国际标准,除了饮食习惯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酱油摄入量过多,酱油里含有盐分,所以导致盐分摄入量超标。正确食用酱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8 X7 D/ g2 f5 N$ S" h5 d% c
' t4 d4 D @3 }* K 一、烹饪酱油和凉拌酱油不要混用- X; X8 K8 }4 G- y' w( R Z
) N( z5 k# J8 _* c! m" w- F* J
购买酱油时,应该看看看标签上标明的是佐餐用还是烹饪用酱油,这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凉拌酱油又叫佐餐酱油,是可以直接入口,主要用途就是凉拌,卫生指标较好;烹饪用的酱油不能直接入口了,只能用于烹饪炒菜用。' a# \% u2 ?$ U% b
7 f- g; J4 w ]! s
$ u* z% l1 Z& L- t) s 很多消费者将烹饪酱油和凉拌酱油混用,以为没有问题,其实是有健康风险的。烹饪酱油的细菌总数比凉拌酱油略高,如果长期把烹饪酱油当凉拌酱油用,并且人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胃肠炎等疾病。4 V% K: ]+ w4 ]3 q
; A/ C2 g+ Z# R4 W m3 ? 二、注意酱油加进菜肴的时间# y! [2 U4 }/ r* Q1 w4 A
; O. ~* M. g, K# t$ ?1 d! d 要注意酱油加入菜肴的时间。烧鱼、烧肉,酱油要早点加;炒青菜等一般的炒菜,最好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加进少许酱油,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并且酱油中的糖分也不会焦化变酸。
A, c5 D* p/ I5 t7 r5 s
4 x5 J1 N% @4 ]4 h# i2 g4 W 有些人不在菜肴烹饪时,把酱油加在锅里,而喜欢将菜肴起锅后,再直接加进酱油。这样做必须用质量较高的、细菌总数达标的酱油才行,最好不要使用不能直接入口的烹饪酱油。
" S# Q/ r6 F9 ?4 G. s: b. Y2 Q/ B8 w. A! L; n6 B+ I8 q
三、简便方法防止酱油发霉
1 U6 }9 p o7 l: h9 K
9 N- A* Y: [( S4 S4 L U0 J 酱油的储存也要费心思,为了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可以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或者滴几滴白酒,都能起到比较好的防霉作用。
* G2 ?( X( Z, S9 [! C: u! X% D) v2 I( P2 s( q- Z& T, y+ H4 v
|
|